
辽代“泰州主薄记”铜阳燧
出土于城四家子古城。直径9厘米,厚0.4厘米。素面无纹饰,边缘有一悬挂器耳且中心有一穿孔。有款识“泰州主薄记”。阳燧的凹面的抛物面镜面向太阳,使太阳光照于其上时,通过其反射而聚在镜面前的焦点上,使其温度升高从而点燃阳燧中的可燃物。阳燧是中国先民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发明的从太阳光中取火的取火工具,其形似呈球面形内凹的青铜镜,当用它对着阳光时,射入阳燧凹面的全部阳光被阳燧球面形凹面聚焦到焦点上,使焦点上温度快速升髙,达到可以点燃易燃物.因此阳燧是一种能从太阳光中取来明火的工具,它的聚光原理被近代科学大量运用,从航天航空到太阳能清洁能源的利用,都有它的贡献,因此被认为是中国继火药,指南针,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四大古代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,应该申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。
上一页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