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青铜时代鱼钩范
1974年出土于大安市月亮泡乡汉书遗址。属汉书二期文化遗物。鱼钩范(残)为石灰岩质。平面呈梯形,正面刻一鱼钩形凹槽,上部有一豁口,应是合范浇铸的水口。背面有6个分布均匀的圆坑。圆坑直径0.7厘米,深0.3厘米。圆坑当是起着固定范体作用的。鱼钩范的出土,说明当时此地的青铜铸造业比较发达,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操作部门。这反遇出当时此地有一部分手工劳动者,标志社会分工的加细。同时也表明,当时渔猎在社会经济中还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。
青铜时代鱼钩范
1974年出土于大安市月亮泡乡汉书遗址。属汉书二期文化遗物。鱼钩范(残)为石灰岩质。平面呈梯形,正面刻一鱼钩形凹槽,上部有一豁口,应是合范浇铸的水口。背面有6个分布均匀的圆坑。圆坑直径0.7厘米,深0.3厘米。圆坑当是起着固定范体作用的。鱼钩范的出土,说明当时此地的青铜铸造业比较发达,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操作部门。这反遇出当时此地有一部分手工劳动者,标志社会分工的加细。同时也表明,当时渔猎在社会经济中还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。